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52篇
  免费   7256篇
  国内免费   11122篇
测绘学   975篇
大气科学   6459篇
地球物理   5690篇
地质学   21526篇
海洋学   5597篇
天文学   5136篇
综合类   2321篇
自然地理   6126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592篇
  2022年   1427篇
  2021年   1483篇
  2020年   1649篇
  2019年   1999篇
  2018年   1689篇
  2017年   1576篇
  2016年   1796篇
  2015年   1861篇
  2014年   2593篇
  2013年   2514篇
  2012年   2594篇
  2011年   2734篇
  2010年   2348篇
  2009年   2869篇
  2008年   2753篇
  2007年   2729篇
  2006年   2629篇
  2005年   2299篇
  2004年   2090篇
  2003年   1779篇
  2002年   1512篇
  2001年   1286篇
  2000年   1168篇
  1999年   1083篇
  1998年   853篇
  1997年   693篇
  1996年   578篇
  1995年   491篇
  1994年   487篇
  1993年   395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14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惯性内波运动普遍存在于全球大洋中,影响大洋中的质量、动量和能量输送,是大气强迫与海洋混合之间的重要纽带。由于目前海洋深层观测资料的缺乏,对于深层近惯性内波生消演变特征研究甚少。利用2009-2012年的潜标观测资料,采用带通滤波和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西沙海域深层近惯性内波生成、传播和消亡等演变特征。通过研究发现,南海西沙海域深层存在较强的近惯性振荡,其生成源为台风过境能量输入,绝大部分时段内,近惯性振荡能量在海洋浅层耗散,不向海洋深层传播;仅在少部分时段内,近惯性振荡能量的80%~85%耗散在500 m以浅区域,有大概15%~20%继续向海洋深层传播。  相似文献   
42.
海面电磁回波频谱宽度与海浪波高密切相关,可应用频谱宽度进行海浪有效波高反演。本文应用线性滤波法仿真出了海表散射面元在雷达视向上的投影速度,建立了回波谱宽模型,分析了雷达空间分辨率、回波时间序列长度及海洋环境参数等因素对频谱宽度的影响,同时还针对如何在实际观测过程中选择回波时间序列长度、观测方位角等参数进行了讨论。最后还将理论结果与CSIR-X波段雷达实测数据谱宽估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剔除雷达噪声以及频率泄露的影响后,基于高斯分布标准偏差的谱宽估计方法所得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很好,这从而证明了理论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所得结果对海浪有效波高反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利用历史观测得到的温度剖面数据,通过严格筛选和插值,建立了南海北部的气候态垂向温度剖面。随后,利用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海面温度异常(SSTA)、海面高度异常(SSHA)联合扩展温度剖面的经验回归模型,并采用卫星遥感得到的SST和SSH数据扩展了南海北部的三维海洋温度场,其时间分辨率为天,空间分辨率为0.25°×0.25°。通过与观测数据的对比研究,扩展得到的温度场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南海北部温度剖面的结构特征,并且能有效地体现出一些中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本研究反演得到的三维温度扩展场是较为可靠的,它可以作为海洋数值模型的初始场,实现现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的互补,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南海北部温度场的三维结构及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4.
文中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惩罚最大t检验方法,选取均一的邻近气象站为参考站,结合元数据信息,对1960-2017年成山头海洋站海表温度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与订正。利用订正后的海表温度序列对成山头海温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订正前后年平均海表温度趋势发生了明显改变,表现出海温上升趋势较订正前加强的特征,增暖趋势由订正前的0.04℃/10 a上升到0.15℃/10 a,其中最暖的5个年份多发生在1980年以后,分别为1973年、1989年、2002年、2007年和2017年。海表温度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和明显的年代际波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为偏冷阶段,之后开始增暖,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偏暖阶段。1960-2017年,成山头的海温突变点在1987年,是一次增暖性突变,与中国大陆的气温突变特征和气温变化阶段性特征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45.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46.
研究并实现中国区域北斗广域差分实时电离层延迟格网改正算法,针对北斗单系统实时建立电离层延迟格网的不足,提出联合BDS/GPS的北斗广域差分实时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法。比较BDS、GPS以及BDS/GPS观测的实时电离层延迟格网,并利用北斗单频单点伪距定位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有效格网点覆盖充足的地区,BDS与GPS实时电离层延迟格网定位效果相当;而联合BDS/GPS观测的实时电离层延迟格网极大提高了偏远地区的单频定位精度与可定位历元数,也使原本单系统格网覆盖充足的地区定位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和稳定。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网研究中。然而,生物样品取样部位对食物网构建的影响的研究相对少见。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潮间带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研究中有必要对其采样部位进行统一,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较性。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和烟台潮间带10种代表性的大型底栖动物,比较δ13C和δ15N在不同采样部位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底栖动物而言,采样部位将直接影响到δ13C和δ15N的测定结果。当底栖动物作为摄食者,需分析其食性和营养级时,应统一采用肌肉组织,如贝类的闭壳肌或足部肌肉,蟹类的鳌足肌肉,鱼类的背部肌肉;当底栖动物作为被摄食者,需分析次级消费者的食性和营养级时,除多毛类采用去除消化道内容物的体壁外,其他种类应选取整体(难以被消化的组织除外),如贝类的软体部,蟹类肌肉与鳃等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48.
北山成矿带东缘的内蒙古呼伦西白地区近年来发现了多处铌稀土矿床(点),矿床(点)产于二叠纪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上,矿体赋存于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变碎屑岩内,其形态、产状、规模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并与磁异常对应,其中灰石山东北铌稀土矿区Nb2O5品位0.02%~0.56%、平均0.11%,REO品位0.13%~2.63%,平均0.93%,辉森乌拉西铌金矿区Nb2O5品位0.01%~0.1%,与白云鄂博Nb-REE-Fe超大型矿床特征类似,成矿潜力巨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铌稀土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初步认为区内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为:二叠系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变碎屑岩地层、构造挤压形成的虚脱空间或韧-脆性转换部位、二叠纪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放射性异常梯度带-磁异常位置、岩石蚀变(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等)和石英细网脉发育地段。对该地区铌稀土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有利于拓展北山地区三稀矿产的找矿思路,也可为此类矿产的找矿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geochron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zircon Hf–O isotope data for late Mesozoic intrusive rocks from the north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NCC), with the aim of constraining the late Mesozoic tectonic nature of the NE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U–Pb zircon data indicate that the Late Mesozoic magmatism in the northeastern NCC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stages: Late Jurassic (161 ? 156 Ma) and Early Cretaceous (125 ? 120 Ma). Late Jurassic magmatism consists mainly of monzogranites. These monzogranites display high Sr/Y ratios and the tetrad effect in their REE, respectively, and have negative εHf(t) values (?22.6 to ?15.8). The former indicates that the primary magma was gener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NCC lower crust, the latter suggests that the monzogranites were crystallized from highly fractionated magma, with the primary magma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Combined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ock associations of the Late Jurassic granitoids, we conclude that the Late Jurassic magmatism in the eastern NCC formed in a compressional environment related to obliqu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beneath the Eurasia. The Early Cretaceous magmatism consists mainly of granitoids and quartz diorites. The quartz diorites formed by mixing of melts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and lower crust. The coeval granitoids are classified as high-K calc-alkaline and metaluminous to weakly peraluminous series. Some of the granitoids are similar to A-type granites. The granitoid εHf(t) values and TDM2 range from ?14.3 to ?1.4 and 2089 to 1274 Ma,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ir primary magma wa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lower crustal material of the NCC, but with a contribution of mantle-derived material.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Early Cretaceous magmatism in the northeastern NCC occurred in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related to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beneath Eurasia.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东昆仑夏日哈木退变质榴辉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原岩性质和构造背景。岩石SiO2含量为46.77%~49.31%,Al2O3含量为13.6%~14.6%,TiO2含量为0.93%~2.29%,全碱(K2O+Na2O)含量为1.61%~2.66%,原岩属亚碱性玄武岩系列中的拉斑玄武岩。(La/Yb)N=0.98~1.63,(La/Sm)N=0.98~1.41,δEu=1.10~1.28,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弱Eu正异常的右倾型,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不相容元素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Hf/Th=0.59~0.97,Th/Yb=0.13~0.27,显示其原岩具E-MORB特征。退变质榴辉岩的锆石Th/U比值为0.002~0.091,为变质成因锆石,其锆石SIMS U-Pb年龄为414.2 ±7.3 Ma,代表了退变质榴辉岩的峰变质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石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由碰撞作用向碰撞后伸展作用转换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